EDI(Electrodeionization)是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水處理技術,它巧妙地將電滲析與離子交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膜分離脫鹽工藝,屬高科技綠色環保技術。EDI凈水設備具有連續出水、無需酸堿再生和無人值守等優點,已在制備純水的系統中逐步代替混床作為精處理設備使用。這種先進技術的環保特性好,操作使用簡便,愈來愈多地被人們所認可,也愈來愈多廣泛地在醫藥、電子、電力、化工等行業得到推廣,至今國際上已有3千多套EDI裝置在運行,總容量已超過3萬M/H。它的出現是水處理技術的一次革命性的進步,標志著水處理工業 終全面跨入綠色產業的行業。
反滲透(RO)技術是一種利用膜分離去除水中離子的方法,盡管反滲透系統將水中95%-98%的離子去除,但還不能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,其后續工藝必須使用離子交換設備。二、高純水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史
第一階段:預處理——>陽床——>陰床——>混合床
第二階段:預處理——>反滲透——>混合床
第三階段:預處理——>反滲透——>EDI裝置
近幾十年以來,混合床離子交換技術一直作為純水制備的標準工藝。由于其需要周期性的再生且再生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(酸堿)和純水,因此已很難滿足于無酸堿純水系統。
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要,于是將膜和樹脂結合EDI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。其離子交換樹脂的的再生使用的是電,而不再需要酸堿,因而更滿足于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。
自從1986年EDI 技術工業化以來,全世界已安裝了近2000套EDI 系統,尤其在制藥、半導體、電力和表面沖洗等工業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,同時在廢水處理、飲料及微生物等領域也得到廣泛使用。
EDI 裝置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后,取代離子交換樹脂,具有水質穩定、運行費用低、操作管理方便、占地面積小等優點。
本工藝包括預處理部分、二級反滲透部分。
1、預處理及反滲透部分組成和目的:為反滲透裝置提供合格的進水。
A.反滲透系統進水要求:
1)污染指數SDI≤4
2)余氯<0.1 ppm
3)濁度<1NTU
4)供水Fe3+ ≤0.01ppm
5)供水水溫適宜范圍10~30℃
6)碳酸鈣飽和指數LSI 0
B.預處理就是通過過濾、吸附、交換等方法使反滲透進水達到以上要求,實現以下目的:
防止反滲透膜面結垢(包括CaCO3、CaSO4、SrSO4、CaF2、SiO2、鐵鋁氧化物等);
防止膠體物質及懸浮固體微粒對反滲透膜的污堵;
防止有機物質的對反滲透膜的污堵和降解;
防止微生物對反滲透膜的污堵;
防止氧化性物質對反滲透膜的氧化破壞;
C.預處理系統的組成:原水中含有多種雜質,如懸浮物、膠體、有機物和無機物。為去除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有機物等,原水預處理部分設置機械濾器、活性炭濾器、軟化器、保安濾器。機械濾器、活性炭過濾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有機物等雜質,并吸附自來水中的腐殖質、色度、嗅味、余氯等,可降低水的濁度和污染指數,經其處理后的水潔凈,沒有異味,稱之為清水。機械濾器內裝填石英砂,活性炭濾器內裝填活性炭,軟化器用鈉離子交換樹脂將原水中的鈣、鎂離子置換出去,經該設備流出后而為硬度較低的軟化水,內裝填樹脂。